病入膏肓

患者:每次看古裝劇,只要是一個人快沒命的時候,大夫就會說他已經「病入膏肓」了,請問一下,「病入膏肓」是什麼意思?

許醫師:其實「膏肓」是一個穴道名稱,就在胸椎上方外側,今天的人都習慣把「肩胛骨內緣」一帶統稱為「膏肓」。然而片狀的「肩胛骨」就是「臂骨」的上端,當我們手臂的力量不足時,一定會借用到肩胛骨一帶的肌肉力量來使用,如大小圓肌、斜方肌等,但若此處的肌肉長期勞損,又沒有得到良好的放鬆,久而久之就會受傷,也就是在「膏肓」一帶會有毛病。所以,其實「病入膏肓」的人一直以來都為數不少。
至於「膏肓」受傷會令醫者感到麻煩的地方在於,膏肓一帶的肌肉較薄較少,大部分都是「筋膜」的組成,所以摸上去就是一個內凹的「深溝」,而肌肉少的地方都有一個特性,那就是「血管」分布也較少。但這會有什麼問題呢?一般「內服」的藥物,都是經由腸道吸收後,再釋入血液中,然後分別流經全身血管以發揮藥效。但若是血管分布少的地方,它分配到的「血液藥量」一定是較少的,就像「膏肓」一樣。所以若「膏肓」處受傷而想用「口服藥」來治療,效果往往是不彰的!
所以對於慣用以「內服藥」治療的醫生而言,「病入膏肓」通常是他們最棘手的項目了。所以對內科醫生而言,病入膏肓往往就等同是束手無策,但是若能採用中醫九針中的「三稜針」療法,直接於患部治療,效果通常是很明顯的。故「無藥可醫」事實上並不代表「無方法」可醫,只是要選對治療手法而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基隆集明堂 的頭像
    基隆集明堂

    基隆集明堂

    基隆集明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