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患者:請問,為什麼我每次疼痛發作,吃止痛藥就不痛,不吃就又開始痛了,而且藥效好像愈來愈差的感覺呢?
灰醫師:每一種「痛源」,所發出的疼痛訊號都是「神經訊號」。而止痛藥可以阻斷神經訊號的傳入,讓中樞神經感受不到神經訊號而覺得「不痛了」。但「感覺不痛」和「被治癒」事實上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。所以待藥效過了,「痛源」就會續繼發出痛覺訊號來告知你,某個地方是有問題而需要被處理的。當然,止痛藥的功用很重要,它能夠讓你在人生某些時候,比如沒時間和不方便的狀態下助你暫時渡過疼痛,直至你方便的時候再去做處理,但是請記住,吃止痛藥並不是一種真正的「治療」行為,而只是一種緩兵之計罷了。而且它並非不必付出代價,每一次止痛藥的代謝,胃、肝、腎或是其它地方去負擔,久而久之必定會出問題,如果你一直長期使用劇痛藥來安撫疼痛而不去真正面對的話。
患者:所以如何找出「痛源」再給予「治癒」就是關鍵囉?但是聽起來似乎不簡單。先從多種痛源中分辨出最有可能的原因,之後再從多種療法中選出最對症的方法,這個搭配正確的機率似乎並不高,對吧?
醫師:是的,痛源可以由淺至深,比如皮層、血脈層、神經層、肌肉層、骨骼層、酸鹹值不平衡、內部壓力不平衡、血塊壓迫、腫瘤壓迫…,而相對應的治療法更分別散落於西醫、中醫、民療法手中,然而之中更有各自的商業利益和學術傲慢問題而無法統合,當然,吃虧的永遠會是患者自己。
患者:我要是政府相關單位,就乾脆辦一場醫療大賽,放下各種派別和頭銜,單以效果為準,屆時就知道什麼療法適合什麼樣的症狀了。
灰醫師笑道:高明,那我投你一票好了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