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20151104_113517

患者:有人說虛則補之,但也有人說虛不受補,請問,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?

灰醫師:好的,的確,中醫裡有說,「虛則補之」。若一個人有血虛則要補血、氣虛則要補氣、陰寒盛則補陽、陰虛則滋陰。所以要「補」,也要先認清楚是什麼東西不足才行。當然,每一種虛症會有其特殊症狀,這要由中醫師去鑑定之後才能準確下藥,若補錯了不只沒效,有時候還會有反效果。不過基本上「虛症」用「補法」是沒有錯的。

至於「虛不受補」,特指一種狀況,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「循環不良」時,吃補要很小心。我舉一個例子,就像是一個空虛的倉庫,首要之務當然是把物資補進去,但是若它的「運輸」管道不良,物資只進不出,最後一定會出問題,而「血液循環」就是這條運輸線。要知道,血液的其中一個重大作用,就是吸收內臟排出的代謝熱,然後再把這些熱量帶出體外循環,用這些熱量來溫暖體表,然後與環境做交換以散熱,如此才能當一個稱職的「恆溫動物」。

如果今天我們吃了一些容易會發熱的補藥,比如十全大補湯、龜鹿二仙膠,或含有肉桂、附子、當歸、豆蔻、乾薑等等補陽產熱之物,或是含酒、麻油等大熱之品,這些瞬間產出的代謝熱,若沒有良好的循環力量()帶出體外,則體內層將會不斷蓄熱,造成火氣鬱結於內,易有胸悶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頭痛、眼壓、血壓升高、嘴破舌破、心臟跳動過快、心悸、汗流不停、口渴不止、便祕、痔瘡、皮膚發瘡等症狀,甚至休克昏厥也是十有八九(不受補)。所以,若是沒有把握吃補,那就把藥品減量吃,或間隔一天吃,若無上述的熱症產生,就可再逐漸加量,直到虛寒體質得到改善為止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基隆集明堂 的頭像
    基隆集明堂

    基隆集明堂

    基隆集明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