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桑患者:我有一個症狀很令我困擾,那就是我時常會「半夜抽筋」,總是痛得我睡不著覺,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?
灰醫師:肌肉會抽筋,有二個大因素,一個是「溫度不足」,一個是「電解質不足」。
以「溫度因素」而言:人體的血液中都含有「溫度」,只要血液能夠順利的流過肌肉以保溫,肌肉通常是不會抽筋的,若是溫度不足,肌肉就有可能利用「收縮」來增強皮毛的緻密度,以減少熱量的流失,但往往這就會造成抽筋的現象。所以若一個人代謝循環較慢,比如說上了年紀的人,就很有可能在半夜因為代謝變的更慢慢,而無法讓血液流至肢體末稍而保溫,若在加上天氣變冷時,小腿抽筋的現象更是時常發生。還有另外一種是「傷患」所引起,若有人的腰臀曾經受傷造成阻滯不通,也有機會讓他的血液循環不夠流暢,無法順利流經足部而形成「低溫抽筋」。若是因為體虛、循環不良的因素引起的抽筋,那麼建議平常多做一些心肺運動以強化循環力,然後保溫要做好,所以,不管是有自備電毯或是發熱衣褲皆可,或是把吹風機置於床頭,若有半夜抽筋現象可以立即吹熱風以緩解。若是因傷患引起腰間循環的問題,當然就只能以治療傷處為優先法則。
以「電解質因素」而言:人體內有許多電解質,比如鈉、鉀、鈣等,都具有穩定神經的功能。若缺乏這些電解質,神經的衝動將會變的高頻而不穩。然而,這些神經的終點連接於「肌肉」的運動終板上,若神經訊號太過於刺頻繁激,就會引起肌肉收縮過度而發生痙攣,也就是「抽筋」了。所以若因為流汗過多或是損失體液(嘔吐、拉肚子)過多,或是工作時數過久,都會造成電解質流失而造成抽筋。尤其現代的中老年人,害怕心血管疾病或是長年茹素,飲食過於清淡而少塩(電解質),也容易造成半夜抽筋的現象。所以,時常注意和補充電解質是很有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