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光能看到造成「疼痛」的源頭嗎?
我們先簡單來看一下「X光片」的形成原理。「X光」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光線,當它向一個物體穿透照射時,會依物體結構的硬度和密度之不同,而形成不同的穿透現象,最後在物體背後的感光底片上,形成明暗不同的「成像」。打個比方,當X光穿透軟組織時,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在背後的底片上形成了亮點,但是遇上了骨架或是質地較硬的異物時,X光線就可能被阻擋而在底片上形成暗點,說穿了,就很像用手電筒的光線照在一顆樹上,然後依「能穿透」和「無法穿透」之差別,在樹背後的牆面上形成明暗對比的樹影而已,這是很容易理解的。
但是問題來了,如果造成疼痛的病源,是來自於「硬組織」的部分,比如說是骨頭碎裂、或是有異物鐵釘的插入,那麼X光片就會很容易的照出「痛源」。是的,但若是痛源是來自於「軟組織」的部分呢?注意,X光是一律「略過不理」的!比如人體的細菌感染、神經病變、血液酸鹼度、組織發炎、肌肉僵硬結鎖、血塊壓迫、系統壓力錯亂,都是屬於軟組織的痛源,這些X光都是不會有反應的。幸好醫院還有驗血驗尿的舉動,能再次篩檢出細菌、血液、發炎等流體因素來鎖定致痛病源。但只可惜,依然還是有壓力錯亂(叉氣)和血塊壓迫、肌肉結鎖等痛源,無法由機器和檢驗所能驗出。換句話說,單單X光對痛源的解析力,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高,若以綜合病源來除以X光適應症的話,其實X光所能看到的比率,將低於20%。
- Mar 04 Fri 2016 10:13
X光能看到什麼?
- Feb 05 Fri 2016 10:52
病入膏肓是指無藥可醫嗎?
病入膏肓
患者:每次看古裝劇,只要是一個人快沒命的時候,大夫就會說他已經「病入膏肓」了,請問一下,「病入膏肓」是什麼意思?
許醫師:其實「膏肓」是一個穴道名稱,就在胸椎上方外側,今天的人都習慣把「肩胛骨內緣」一帶統稱為「膏肓」。然而片狀的「肩胛骨」就是「臂骨」的上端,當我們手臂的力量不足時,一定會借用到肩胛骨一帶的肌肉力量來使用,如大小圓肌、斜方肌等,但若此處的肌肉長期勞損,又沒有得到良好的放鬆,久而久之就會受傷,也就是在「膏肓」一帶會有毛病。所以,其實「病入膏肓」的人一直以來都為數不少。
至於「膏肓」受傷會令醫者感到麻煩的地方在於,膏肓一帶的肌肉較薄較少,大部分都是「筋膜」的組成,所以摸上去就是一個內凹的「深溝」,而肌肉少的地方都有一個特性,那就是「血管」分布也較少。但這會有什麼問題呢?一般「內服」的藥物,都是經由腸道吸收後,再釋入血液中,然後分別流經全身血管以發揮藥效。但若是血管分布少的地方,它分配到的「血液藥量」一定是較少的,就像「膏肓」一樣。所以若「膏肓」處受傷而想用「口服藥」來治療,效果往往是不彰的!
- Feb 04 Thu 2016 09:42
磁力貼效用原理
磁力貼
朋友:請教一下,平常我如果覺得痠痛時,就會買磁力貼來使用,但是雖然貼了有效果,能夠減輕不適感,但是卻一直無以痊癒,這是什麼情況?
灰醫師:這就要從磁力貼的效用原理講起了。簡單來講,痛覺的傳遞是利用神經的傳導,而神經的傳導靠的是電子的流動。當我們在患部製造了一個小型磁力場時,磁場會影響電子的流動速度,使得神經訊號頻率減緩,所以會有減緩痛覺的效力出現。所以時下有不少類似的產品都是採用同樣的道理,比如說磁力手鏈和項鏈,佩戴的人都表示好像痛感有所減輕,但卻不會完全不見。當然,這個方法並不是真正的治癒手段,所以之後還是要認真的尋找「痛源」,才能真正的對症下藥,永除後患。
- Feb 04 Thu 2016 09:39
紅外線椅免费坐三十分鐘,值得嗎?
紅外線椅
患者:我常看到菜市場旁邊,有一群人在排隊,坐一種椅子叫「紅外線椅」,每個人一次大約可以坐半個小時。請問灰醫師,坐那種東西有效果嗎?
灰醫師:這就要看你是指哪一種症狀而言。我先說明「微波爐」的加熱原理好了。微波爐是利用高能量的短波對含有水分的食物照射,而水分吸收了能量之後會加大分子間的振盪,當分子振動愈強烈則溫度就會愈高,如此就能在「不用火」的情形下,讓食物發熱變熟。但是像有些盤子的分子結構和分子間距離很緊密,故無法被振動而發熱,所以微波調理盤一般微波後也不會發熱。
同理,紅外線也是一種能量波,但是它的波長較長,能量較弱,對人體照射並不會把人給烤熟,但是人體中的水分吸收了紅外線能量之後一樣會產生「動量」,如此就可以幫助水分揮發逸散,減少水分儲留。所以,對於身體有濕氣的中老年人,紅外線椅對於治療其風濕痛是有幫助的。但是若「痛源」並不是因為風濕而起的症狀,紅外線椅的效果就有限了,甚至平常體質較「燥」的人,也是不適合紅外線照射的。
- Jan 28 Thu 2016 09:57
勞動和運動有什麼不同?
勞動和運動有什麼不同?
患者:請問一個問題,我每次去看醫生,醫生總是說我的運動量不足、血液循環不良,代謝也很差。但是我明明每天工作動來動去,下班都累的要死,為什麼還說是運動量不夠呢?
灰醫師:所謂的「運動」,是規律的大肌肉群收縮運動,再配合著足夠的進氧量,如此才能算是運動。但是勞動就不同了,勞動因為有目的性、時間性和固定的動作要完成,所以只會不間斷的使用「某幾條」小肌肉來工作,而且呼吸紊亂,緩不濟急,這就不算運動了。所以勞動完會累,運動完反而會更有精神,勞動完會不好睡,運動完卻睡的好,就是這個差別。我舉例來說,有一次有一個肌肉男來找我醫治,他經營一家薑母鴨店,生意還不錯,但是每天都是拿了一柄長勺子在拌鍋和舀湯,所以久而久之,他手臂內側就受傷了。他朋友一直笑他空有一身肌肉都只是練好看的,但其實真象並不是如此,差別就在於工作是勞動,只會動用到單一的、與這個工作有關的小條肌肉,這樣比較容易受傷,任你一身肌肉也是無用武之地。真正的運動是動用到大塊而且平均的肌肉群,而這種有氧的肌肉拉伸動作,反倒能健壯肌肉的發展和強度。
所以下班後,可做些低強度的抗伸動作,不但可以促進循環,還可以減少肌肉因工作所造成的肌肉沾黏現象。
- Jan 28 Thu 2016 09:44
半夜抽筋怎麼辦?
阿桑患者:我有一個症狀很令我困擾,那就是我時常會「半夜抽筋」,總是痛得我睡不著覺,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?
灰醫師:肌肉會抽筋,有二個大因素,一個是「溫度不足」,一個是「電解質不足」。
以「溫度因素」而言:人體的血液中都含有「溫度」,只要血液能夠順利的流過肌肉以保溫,肌肉通常是不會抽筋的,若是溫度不足,肌肉就有可能利用「收縮」來增強皮毛的緻密度,以減少熱量的流失,但往往這就會造成抽筋的現象。所以若一個人代謝循環較慢,比如說上了年紀的人,就很有可能在半夜因為代謝變的更慢慢,而無法讓血液流至肢體末稍而保溫,若在加上天氣變冷時,小腿抽筋的現象更是時常發生。還有另外一種是「傷患」所引起,若有人的腰臀曾經受傷造成阻滯不通,也有機會讓他的血液循環不夠流暢,無法順利流經足部而形成「低溫抽筋」。若是因為體虛、循環不良的因素引起的抽筋,那麼建議平常多做一些心肺運動以強化循環力,然後保溫要做好,所以,不管是有自備電毯或是發熱衣褲皆可,或是把吹風機置於床頭,若有半夜抽筋現象可以立即吹熱風以緩解。若是因傷患引起腰間循環的問題,當然就只能以治療傷處為優先法則。
- Jan 28 Thu 2016 09:38
到底是虛則補之?還是虛不受補?
患者:有人說虛則補之,但也有人說虛不受補,請問,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?
灰醫師:好的,的確,中醫裡有說,「虛則補之」。若一個人有血虛則要補血、氣虛則要補氣、陰寒盛則補陽、陰虛則滋陰。所以要「補」,也要先認清楚是什麼東西不足才行。當然,每一種虛症會有其特殊症狀,這要由中醫師去鑑定之後才能準確下藥,若補錯了不只沒效,有時候還會有反效果。不過基本上「虛症」用「補法」是沒有錯的。
至於「虛不受補」,特指一種狀況,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「循環不良」時,吃補要很小心。我舉一個例子,就像是一個空虛的倉庫,首要之務當然是把物資補進去,但是若它的「運輸」管道不良,物資只進不出,最後一定會出問題,而「血液循環」就是這條運輸線。要知道,血液的其中一個重大作用,就是吸收內臟排出的代謝熱,然後再把這些熱量帶出體外循環,用這些熱量來溫暖體表,然後與環境做交換以散熱,如此才能當一個稱職的「恆溫動物」。
如果今天我們吃了一些容易會發熱的補藥,比如十全大補湯、龜鹿二仙膠,或含有肉桂、附子、當歸、豆蔻、乾薑等等補陽產熱之物,或是含酒、麻油等大熱之品,這些瞬間產出的代謝熱,若沒有良好的循環力量(虛)帶出體外,則體內層將會不斷蓄熱,造成火氣鬱結於內,易有胸悶、呼吸困難、頭暈、頭痛、眼壓、血壓升高、嘴破舌破、心臟跳動過快、心悸、汗流不停、口渴不止、便祕、痔瘡、皮膚發瘡等症狀,甚至休克昏厥也是十有八九(不受補)。所以,若是沒有把握吃補,那就把藥品減量吃,或間隔一天吃,若無上述的熱症產生,就可再逐漸加量,直到虛寒體質得到改善為止。
- Jan 28 Thu 2016 09:31
你們家有長輩在吃龜鹿二仙膠嗎?有的話看看吧~!
患者女兒:請問,像我媽媽最近聽別人介紹,說吃一種藥叫「龜鹿二仙膠」,聽說對身體很好,但是別看它小小一片,價格可不便宜,不過話說回來,錢倒是其次,若是有效當然是值得的。只是我不放心,她吃這個藥對她合適嗎?
灰醫師:嗯,合不合適就要看她的體質了。「龜鹿二仙膠」共有四味組成,「龜板」含有許多膠質、幾丁質和電解質,可以補充循環系統中的濃度和膠體滲透壓。「鹿角」也含有膠質,最重要的是含有動物性荷爾蒙,會刺激體內的代謝變快和代謝熱量生成。「人參」可以強化肌肉群的收縮力,使整體的內部壓力上升。「枸杞」則有補充循環水分和降溫的作用,目的多是用來平衡這組藥所帶來的代謝熱。
所以這四組藥可以利用提高血液濃度、血液和組織溫度、肌肉群收縮度和血液的含水總量,來補充人體的陽氣和精血。古時候的人通常做的多、吃的少,所以有體質虛寒、肌肉勞損的人還算不少,所以吃這種藥是很有機會的,但是現代人吃的多、做的少,養分累積過多的情況占大部分,這就屬於「實症」。實則泄之不能補之,若你媽媽有高血壓、肌肉時常緊繃僵硬、血糖偏高、火氣較大、膚色燻黃暗沉,那絕對不能碰這種藥,這只會加速高血壓和腦溢血的機率。所以若要更加確定,就請你媽媽先去給中醫師看看,是否適合吃這種藥吧。
患者女兒:所以說這種藥是不好的?
- Jan 25 Mon 2016 22:20
止痛藥有吃不痛、沒吃就又痛了?
患者:請問,為什麼我每次疼痛發作,吃止痛藥就不痛,不吃就又開始痛了,而且藥效好像愈來愈差的感覺呢?
灰醫師:每一種「痛源」,所發出的疼痛訊號都是「神經訊號」。而止痛藥可以阻斷神經訊號的傳入,讓中樞神經感受不到神經訊號而覺得「不痛了」。但「感覺不痛」和「被治癒」事實上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。所以待藥效過了,「痛源」就會續繼發出痛覺訊號來告知你,某個地方是有問題而需要被處理的。當然,止痛藥的功用很重要,它能夠讓你在人生某些時候,比如沒時間和不方便的狀態下助你暫時渡過疼痛,直至你方便的時候再去做處理,但是請記住,吃止痛藥並不是一種真正的「治療」行為,而只是一種緩兵之計罷了。而且它並非不必付出代價,每一次止痛藥的代謝,胃、肝、腎或是其它地方去負擔,久而久之必定會出問題,如果你一直長期使用劇痛藥來安撫疼痛而不去真正面對的話。
- Jan 25 Mon 2016 22:15
為什麼爬樓梯很累?
山友:為什麼我總覺得,爬樓梯的感覺,比爬山路來的累多了,是不是因為爬樓梯比較沒有樂趣呢?
灰醫師:當然,樂趣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,但是還有一個比較屬於人體的物理因素。所謂的山路,就是每一階的高低形狀都沒有固定的概念。可能踏出左腳時要踩出的弧度較高,此時用到的是左腰胯部位的綜合力量,而踏出右腳時如果所踩的土丘較低,用的則會是右小腿和右脛骨一帶的肌肉,以此類推。所以很可能爬完整座山下來,每一步所踩的步閥所用到的肌肉群都不一樣。這樣的效果會讓整體肌肉群交替分擔勞累,所以爬山路反而會比較像全身運動。但是反觀我們爬樓梯,每階的高低形態大小都幾乎一模一樣,所以我們會使用的肌肉群都是固定那幾條,久了就會容易讓肌肉疲勞和局部的乳酸濃度堆積太多。所以你覺得爬樓梯比較累是正確的判斷。
山友:難怪每當一座山被好心的鋪上水泥階梯時,我就會立刻失去爬山的意願,原來是這樣啊。